来源:赵伟宏观探索 申万宏源证券
一问:作为出口“最前沿”,中观有何新变化?
外贸吞吐量大幅下滑,运价指数回落7月以来,港口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显著减少;剔除内贸影响后的外贸货运量、7月也大幅下滑,环比减少8.7个百分点至-1.5%,或预示出口下行风险。价格层面亦有佐证,8月首周,CCFI综合指数自5月来首次出现回落,较前周下滑2.2%;其中受红海影响相对较小、与基本面更相关的美西与南美航线运价明显回落。红海危机对航运市场的外溢影响也在减弱,虽然欧洲航线运价仍在上涨,但地中海、非洲航线运价则出现回落。
二问:出口放缓,宏观领先指标有哪些佐证?
加工贸易进口大幅回落,新兴出口偏弱加工贸易进口一定程度上领先1个月后的出口,两者只有在“美国芯片法案”影响下出现过背离。但伴随“美国芯片法案”影响降温,今年加工贸易进口对出口的领先效果明显改善;6月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大幅下滑9.8pct至3.8%,机电产品进口增速更是转负,或也指向后续出口下行风险。与此同时,7月新兴国家出口也体现出外需偏弱格局,7月韩国出口增速虽趋于回升,但主因低基数,出口环比(0.7%)则明显弱于季节性(2.5%)。
三问:出口下行风险,后续或如何演化?
美国补库、全球制造业“繁荣”均已近尾声,叠加关税豁免清单到期,均“预警”后续出口库存方面,美国库销比升至历史中枢附近(47%分位数),结构上对中国依赖度更高的消费品、库销比分位数(53%)更高;后续发达国家补库动能弱化,对我国出口的支撑将减弱。外需方面,全球制造业连续6个月站上荣枯线后,7月大幅回落1.1pcts至49.7%的收缩区间,或指向年初以来全球制造业“繁荣”已临近谢幕。事件性冲击方面,669亿豁免清单到期前“抢出口”,但7月后相关商品的关税税率会明显上升,也会相应表现为对我国出口的拖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滚雪球吧 - 让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» 出口“预警“,下行风险后续或如何演化?